我出生的村子,名叫蠻谷寨。蠻谷寨是個生產大隊,由上百個村子組成。聽到這里,很多人會嚇一跳,怎么會這么多村子?實際上,山村和平原上的村莊,是根本不同的,很多山村,每村只有一戶人家。
這是集體經濟時代,我的父親是大隊支部書記,是這個山村的***。在這樣的深山區,也只有采取集體經濟,人才能活下去,因為在大自然面前,單個人的力量,是微不足道的。
這里屬于高寒地帶,小麥、大麥都不能種植,主要種植玉米、土豆。土地都很分散,都是梯田,其中有一大半,是父親領著山民新開的。***大的一塊地,叫八畝半,它不是新開的,是祖輩傳下來的,土地***肥沃,土豆結的很大。
中原地區一般是一年兩熟,或兩年三熟,而在這里卻做不到,只能是一年一熟。這里開春很晚,一般都陽歷四月了,這里往往還是大雪封山。玉米和土豆種上后,一直到秋末才收割。
人多地少,僅靠種地,根本無法解決溫飽問題,只能發展具有山區特色的集體經濟,主要集中在養殖、采集、狩獵。
大隊辦了養羊場、養牛場、養蠶場、養蜂場,在蠻谷河修了水壩,形成湖面,里面放養了魚苗。村里建了個小型發電站,山村的夜晚一下明亮起來。有了電,就可以用電磨磨面,再不用去推石磨,石磨推著很沉的。
采集主要是由婦女、兒童完成的,主要是采集藥材、野菜、山果。山上有許多野生牡丹,這可是個好東西。牡丹發芽時,采摘其嫩芽,拌上玉米面,蒸上,香味飄起來,還未出鍋,我們就開始流口水。
牡丹開花了,還是老辦法,把花采摘下來,拌面蒸著吃。但花實在太多了,采摘的量很有限,所以就留一些大部分長在枝頭的牡丹,***后結成籽。秋天時,采摘下籽來,用榨油機榨油,這是主要的食用油。
牛和羊,在未下雪的季節是散養的,但這里大雪封山時間長,在夏天時,需要貯存大量牧草,僅有玉米桔桿是顯然不夠的。養牛場的牛,有一百多頭,它們要被賣到平原上當耕牛。等它們老了,再被宰殺,成為城里人的美食。想一想,牛兒真的好可憐!
養羊不是為了吃肉,而是為了剪毛,這些羊都是綿羊,每年剪一次毛。這些羊毛,分給各家各戶做衣服用。山里的冬天極冷,不穿皮毛衣服的話肯定把人凍死。
我是1973年春節后上的小學,學校離家不遠。記得入學時間是那一年的正月十八,之所以記得清楚,是那一天,父親帶民兵排去狩獵回來,他們正月十五進的山,在山中的幾天,竟然獵獲到十二頭大野豬,六匹狼,還有一頭豹子。
山民們很高興,家家戶戶都分到了肉。按規定,誰打到的獵物,可以多分一份肉,就這只動物的頭或有價值的部位。那天,父親分了一只豬頭和一塊豹子肉,豹子肉被腌了起來。豬頭被收拾干凈后,與山里采的野蘑菇燉在一起,那叫一個香呀!
母親出身于一個大家庭,琴棋書畫都通,還特別會做飯。我兄弟姊妹四個,我排行第三,小名楊三妮。家里人口多,母親既要照顧爺爺奶奶,又要讓我們兄弟姊妹穿好,吃好,真的不容易。
那時的山里女娃們,大多不讀書,但是我不到六歲就被母親送進學堂,我年齡***小,個頭***高,成了班長。不過,這個班很小,只有十五人,男生十一個,女生四個。班主任姓段,教我們語文,也教我們算術,他是民辦老師。民辦老師也是村民,不過每月多拿六塊錢。這六塊錢,在當時是一筆"巨款",因為當時三川鎮豬肉的價格是每斤四毛六。
待續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版權所有: 眾芳牡丹產業集團,一朵牡丹全花茶,洛陽牡丹花茶,洛陽特色禮,商務禮品,牡丹茶批發,女教授,楊曉紅,科技苑
備案號:豫ICP備18034364號 技術支持:洛陽青峰 360網站安全檢測平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