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欄題)一朵牡丹
(主)牡丹仙子下凡塵 武皇賜飲“麒麟草”
記者 陳耀璣
(導)上期《曉紅說牡丹》為大家介紹了牡丹入藥、入茶的經(jīng)過。而追溯中國的茶文化,其大致形成開始于漢,而盛行于唐。
唐朝全民飲茶蔚然成風,詩詞、繪畫、雕塑藝術的發(fā)展以及與西域各國交流的日益增加,都推動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和發(fā)展。牡丹全花茶
武則天定都洛陽后采取的一系列政治、文化舉措,使得洛陽在整個中國古代上亦占據(jù)著重要地位。
在洛陽,圍繞著武則天和牡丹,留下哪些動人故事和傳說?本期《曉紅說牡丹》將帶您穿越時空,探尋那些不為人知的往事。
(小)武則天一生不飲“南茶”,是因為唐朝飲茶方法的重口味?
“相傳武則天一生不飲用南茶,只飲用北茶(牡丹全花茶),她說南茶‘釋滯消壅,一日之利暫佳;瘠氣侵精,終身之害斯大‘。”楊曉紅說,南茶指的是當時的餅茶、團茶等茶葉茶,北茶則指的是花草茶,由于花草茶在唐朝十分稀少,宋朝才逐漸出現(xiàn)茉莉花茶、蘭蕙茶、木樨茶等等花草茶品類,因此武則天當權(quán)時期所說的北茶一般單指牡丹全花茶。
“武則天鐘情牡丹全花茶,據(jù)傳是因為年輕時服用過牡丹湯和牡丹全花茶治愈了頑疾;***于她為何一生不飲南茶,應該是接受不了唐朝重口味飲茶方法。”楊曉紅笑著告訴記者,唐朝是我國種茶、飲茶以及茶文化發(fā)展的鼎盛時期,茶葉逐漸從皇宮內(nèi)院走入了尋常百姓的家庭,無論是宮廷茶藝、宗教茶藝、文士茶藝和民間茶藝,在茶藝內(nèi)涵的理解上還是在操作程序上都已趨于成熟,形成了多種多樣各具特色的飲茶之道,但由于當時人們看重茶的藥用功能,飲茶時普遍要添加許多佐料,導致當時的茶十分重口味。
“《茶經(jīng)》記載,唐代非常流行的 “吃茶”,就是將茶與蔥、姜、棗、橘皮、茱萸、薄荷等熬成粥吃,我們不妨大膽猜測,當時還是少女的武則天,恐怕很難接受這種飲茶方法。”楊曉紅說。
(小)武則天與牡丹仙子的傳說
洛陽地區(qū)圍繞武則天和牡丹,一直流傳著牡丹仙子的傳說。
詩詞中常見的說法是牡丹仙子沒有聽命于武則天,歷經(jīng)磨難終成百花***。武則天于寒冬臘月命百花齊放,唯有牡丹不從,盛怒的武則天將牡丹逐出長安,貶***洛陽。豈料這些牡丹到洛陽一入土中,馬上就長出綠葉,開出花朵嬌艷無比。
武則天聞訊后,派人趕赴洛陽放火將牡丹花全部燒死。然而大火過后,人們卻驚奇發(fā)現(xiàn),牡丹雖枝干已焦黑,但那盛開的花朵卻更加奪目。牡丹花就這樣獲得了“焦骨牡丹”的稱號,牡丹仙子也以其凜然正氣,被眾花仙擁戴為百花***。從此以后,牡丹就在洛陽生根開花,名甲天下。
還有一種說法是牡丹在貶***洛陽途中,已經(jīng)預見了今后難逃大火的命運,于是顯出仙子原身,一路北行,***三合村(今欒川縣與嵩縣交界一帶)附近,見此地山青水秀,風景迷人便隱居于此。谷雨時節(jié)山間開滿白色牡丹,百姓方知牡丹仙子居于此地,前往參拜者絡繹不絕。
小說中常見的說法則是牡丹仙子與百花聽從了武則天命令,于寒冬綻放后,被天帝以“亂時令,錯陰陽”為由貶下凡塵。牡丹仙子下凡后歷經(jīng)磨難輾轉(zhuǎn)來到神都洛陽,恰逢武則天開科取進士,吸引各地精英云集洛陽,考生有上萬人之多,連續(xù)考了幾天,其中就有牡丹仙子。她與林婉如、唐閨臣、枝蘭音等才女一起參加考試,名列第十二名“女中魁”,成就一段佳話。
(小)唐朝科考中的“麒麟草”與西域少數(shù)民族“嗜茶”習俗形成
武則天是唐朝歷史上***位親自組織殿試,并面試考生的皇帝,相傳“狀元”一詞也源自武則天天授元年的年號,此前唐高祖武德年間只是稱作進士***。
為了削弱貴族勢力,武則天一直十分重視科舉考試,廣泛選拔人才。在唐朝科舉考試中,茶也常常作為慰問品,常被送進考場,以供考生們解渴消暑,其中也有牡丹全花茶的身影。
每當考試時,考生在內(nèi)考場饑渴困頓,值班考官往往也十分勞乏。因而朝廷會特命將茶送***考場,以茶***,以示關懷,這種茶也被稱為“麒麟草”。考生們都以能得到皇帝的賜茶而無比自豪,這種舉措在當時社會上有著很大的轟動效應,也間接推動了唐朝茶文化的發(fā)展。
盡管武則天十分鐘情牡丹全花茶,但牡丹全花茶并未在民間流傳開來。一來是因為牡丹全花茶作為御飲,炮制程序繁瑣,常人難以接觸,二來牡丹全花茶口味淡雅,與當時社會流行的飲茶習慣不符。盡管唐朝疆域遼闊,與西域各國的貿(mào)易頻繁,但受當?shù)厣贁?shù)民族生活習俗制約,牡丹全花茶并不受外國歡迎。
西域各國的少數(shù)民族多以游牧為生,逐水草而居,他們多居住在高寒地區(qū),為抵御寒冷、增加熱量,吃牛羊肉、喝奶酪和性熱的青稞成為主要生存方式。由此常產(chǎn)生消化不良和便結(jié)等生理問題,需要飲茶化解油膩,幫助消化。同時,草原民族需要攝取生命的綠色素,而草原不出產(chǎn)蔬菜,也需要通過飲茶來攝取生命的綠色素,以維持身體元素的平衡。
這便使得飲茶逐漸成為西域地區(qū)少數(shù)民族***基本的生存需要,形成“嗜茶”的生活習性,甚***達到“不得茶,則困以病”的程度。在這種情況下,以茶易馬,用內(nèi)陸的茶葉換取西域少數(shù)民族的戰(zhàn)馬,進行茶和馬之間的交換,使少數(shù)民族得茶而生活安定,又使中原得馬而壯大軍威,形成互惠互利的交換關系。
版權(quán)所有: 眾芳牡丹產(chǎn)業(yè)集團,一朵牡丹全花茶,洛陽牡丹花茶,洛陽特色禮,商務禮品,牡丹茶批發(fā),女教授,楊曉紅,科技苑
備案號:豫ICP備18034364號 技術支持:洛陽青峰 360網(wǎng)站安全檢測平臺